扫一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项目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项目建设 >> 正文
甘南藏区: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发布日期:2018-04-02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近年来,我州凝心聚力、筑基强本,积极推进造林绿化、生态水系工程、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得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让市民生活环境改观看得见、体验得到,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城乡居民环境改善“获得感”逐步增强。

去年,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定位,我州创新性地统筹推进棚改、老旧小区整治、节能保暖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全州8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城镇功能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一字之差,却让全州广大农牧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宜居甘南

城乡规划不断加强

2017年,全州城区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和评估工作全面完成,8县市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城市风貌规划编制和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千村美丽”示范村规划正在编制完成。合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各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全州99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已经全覆盖,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达49%,合作市、卓尼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监督管理,强化城乡规划行政督察,研究制定了《甘南州2017年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方案》,已由州政府办批转实施。配合省规划督察组完成了合作市(设市城市)、夏河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潭县(冶力关风景名胜区)、碌曲县(郎木寺风景名胜区)现场督察工作,并按《甘南州城乡规划工作的督察意见书》要求完成了整改方案上报工作。完成州人大听取并审议了《全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满意测评度达到95%以上,并按照《州人大关于对全州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制定完成了《关于对全州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方案》。强化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烈士纪念馆,临潭县隍庙(苏维埃遗址)、临潭县洮州卫城已入选甘肃省历史建筑名录。夏河县关帝庙、碌曲县拉仁关寺院、卓尼县木耳镇叶儿村等5户居民住房确定为历史建筑上报省上保护。

衣食住行

“住”是民之归属

去年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州高度重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把棚改、老旧小区整治、节能保暖、农村危房改造四项民生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作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居住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实现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整体提升。重点把筒子楼、破旧平房、倒危房及陋旧村等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这些房屋大多都是基本生活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恶劣且破旧并存在安全隐患,亟需得到改造。另外一些还具备居住条件的小区通过进行节能保暖改造,统筹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加强危房改造。2017年,全州共争取城镇棚户区改造20306户,落实中央、省级补助资金17.2亿元,地方配套资金2.6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手续齐全,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4.6亿元。全面解决州直单位职工老旧房屋配套设施老化滞后问题,我州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改、扩、翻”项目,2017年共实施州本级棚户区改造项目1872户,有力改善了州直单位职工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

近年来,我州按照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宜居工程项目建设,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城市,让城市“透绿见蓝”。目前,高标准改造了城市入市口,绿化亮化净化得以升级,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加减乘”法则

让老百姓感受城市“内在美”

生态绿化做“加法”。近年来,甘南州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完善市区绿地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扩大绿化总量,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实施了“千棵大树进合作”和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对城区绿化进行了提升,对念钦街(西路)沿线加种绿化树木8000余株、安装防护栏16000余米;在城区、景区、面山区域、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实施造林和绿化工程;对城郊裸露空地实施种草植绿,绿化面积达到65000余平方米;在广场、城区、北出口种植树形良好、树冠宽阔的上云杉3200余株。在提升绿化的同时,在裸露空地植草种树、铺设地砖、安装设施,新建成沿河路、卓玛路两处休闲、健身型小广场。

污染治理做“减法”。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大气十条”,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先后组织召开了5次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科学合理制定《甘南州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甘南州2017—2018年度大气污染“冬防”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合作市城区97台146蒸吨燃煤锅炉实现100%改造完成,425家餐饮油烟单位中约370家使用了清洁能源燃料,135家加装了油烟净化设施,30家施工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制度,16家煤炭销售单位全部搬迁至甘南煤炭交易市场,完成了4000户煤改气改造任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共5436辆,各项措施基本落实到位。2016年合作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比例为88.5%,全省排名第一,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值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低于年度目标任务值3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38微克/立方米。

绿色发展做“乘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个城市居民的追求和期盼。2015年以来,甘南州举行了“史上最严”的“环境革命”,全州公务员和民众一起打扫公路、草原和街道,新建城乡垃圾填埋点1100多处,清运城乡垃圾48.6万吨,探索出“全域无垃圾”的生态治理经验。同时,分批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形成甘南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甘南州将进一步明确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围绕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的总体部署,着力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完成2017年总投资31.5亿元的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厚重的藏文化气息、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高素质的市民、高效的政务环境……一个个城市文明的剪影,被镌刻在甘南发展的记忆中。文明,已成为甘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优势。宜居,已成为甘南藏区最鲜明标识和最靓丽名片。(记者 何龙 加次力

上一条:我州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助力甘南藏区经济发展
下一条:我州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列入2018中国 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