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 进入适老模式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正文
从五个维度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发布日期:2024-11-17 作者: 来源:

作者:许正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内部可循环就需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中国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既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又为世界经济的平稳转型作出贡献,关键在于加快形成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重要着力点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贸易不是竞争,而是给双方带来利益的交换。经济学上将进行交换的场所都称为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们敞开大门,谁来与我们合作都欢迎”“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改革开放史和市场发育史来看,我国市场体系的形成大体上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相伴。

市场体系是市场交易最为重要的基础,也是改革开放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抓手,而由供给和需求构成的市场机制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最为重要的微观基础就是打造高效运转的经营主体,通过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和顺畅运行的体制机制,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彼此良性互动。其次,良好的市场机制就是要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再次,通过全面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优化配置、推动增长,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最后,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市场经济改革中系列、连贯的认识和部署为基础,逐步形成立足新发展格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观,打造货畅其流、高效运行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二、标准是市场高效顺畅运行的通行证

工业化产生了标准化,形成了各行各业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催生统一的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保障市场顺畅运行,就需要标准的轨道式指引,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指引标准,打破市场分割,扩大市场有效边界,加快市场高效联通、优化整合,推进市场制度、设施、监管等统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指引标准,需要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通过标准化的“硬”设施和“软”制度共同组成高标准市场网络体系。一方面,要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互联互通,包括交通运输、通信网络、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所体现出的硬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交易制度和质量评估等体现出的软标准。尤其是,要在活跃经营主体、提升市场环境、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监管等方面发力,从根本上打破市场分割,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提升营商环境成熟度、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另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标准化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快建设清单式的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从市场规律来看,市场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矛盾的产物,具有天然的平等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市场交换完全是无规则的私人活动,产品进行交换的数量比例,起初也完全是偶然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见面,使得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成为大家必须遵守的原则,成为每个经营主体的自愿行为。现代市场体系既是商品交易场所,又是资源配置方式,更是商品交易社会关系的总和,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最大载体和基础性制度。市场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成为连接世界的神经网络,打破时空界限束缚、高效配置全球资源。数字技术如同万能钥匙,让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智能化让万物直接互联、灵动配对,极大地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颠覆原有的市场边界,也为市场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理念。

管理是提升各类市场效率的法宝。市场体系的组织结构、运作结构与协同结构决定着市场的效能。建设和运作好具有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特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篇大文章。要从市场、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三个层面统筹协调好市场与政府、市场与中介组织等的关系,厘清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提升国内国际市场的互通互认互用效力,促使国内国际市场的相互贯通。考虑到每个市场活动的参与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要用平等竞争规则来破除垄断,有效发挥市场在培育自身体系、再造微观基础、重塑监管体系等方面新的功能。对此,要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主动作为和积极推动的作用,通过行为管理和制度约束,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建设清单式管理体系,打破各种市场壁垒,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促进要素、市场互联互通,以便降低资源流动、市场交易的各项成本,使经营主体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行动,释放经济增长潜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四、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首先,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保护制度是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石,没有产权,就不会产生交换,也就无市场可言。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同时,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作为基础制度适用于各个领域,它们与产权制度共同构成统一大市场的底层运行逻辑。在基石牢固的前提之下,进一步搭建形成多主线、全覆盖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框架,完善包括注册登记、税务稽查、商业纠纷、市场垄断、数据搜集与运用等在内的全方位市场规范和制度网络,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保驾护航。其次,顺畅市场运行的关键在于降低制度成本,针对不同市场不同特点灵活适配,消除制度性分割和非制度性分割。消除制度性分割的关键在于通过体制机制设计来优化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限制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消除非制度性分割就是要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市场壁垒,确保市场的透明运作。

要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在中央的协调下,加强各地方之间市场规则的沟通与融合,统一规范、协同配合、缩小差异,为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便利。尤其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建立高效的各类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同时,要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市场监管与治理体系,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维护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竞争规则和运行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场制度体系。

五、依靠法治体系解决贸易障碍和问题冲突

在马克思对市场的理解中,尤其重视商品的交换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深刻揭示了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内在关系。要做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需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项任务纳入法治轨道,把法治建设贯穿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使法治建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需要相适应、相协调,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优化和清理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相适应的法规,有效发挥法治经济的市场激励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转变治理思路,打好地方治理、产业立法和司法的政策“组合拳”,既要加快制定促进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以化解地方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制度摩擦性分割,也要适当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为当地弱势产业提供扶持,还要避免过度的行政干预,扰乱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在经营主体分散决策、自由交换基础上,强化市场规则的统一性,充分把握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多重属性,成系统、成体系地构建多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搭建跨地区市场监管案件协同处理平台,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另外,要推进市场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市、科学治市、依法治市相协同的制度机制,建立市场秩序协同治理和市场风险管控体系。同时,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提供各式各样的新供给并创造新需求,培育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多元协同创新和健康成长。



下一条:【长图】风起扬帆正当时——甘肃以民营经济大提速助力全省经济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