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项目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项目建设 >> 正文
小康村建设托起群众致富梦
发布日期:2016-10-25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临潭县石门乡李家河村,新安装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在村道两旁,新修缮的民居白墙青瓦、错落有致,掩映在树丛之间;村道两旁挂果的苹果、梨向路人点头;马路平坦,干净整洁,村民们正忙着修建文化广场,老人们在大树下休闲聊天,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跃然眼前。“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到处干干净净,别提心里有多舒服了。”村民林存云满脸喜悦,诉说着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好处。

2015年,我州选择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有一定发展基础的103个自然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通过多种筹资方式,完成投资6.13亿元,集中建设了一批道路、排水、住房、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协会、农牧林家乐等富民项目,着力培育了一批汉藏药材、经济林果、牛羊育肥等特色产业。

在总结生态文明示范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州决定从今年起每年选300个村,计划“十三五”期间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500个,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绿色发展为主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2015年,全州率先建设了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

2016年3月,我州召开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会,率先吹响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号角;

2016年6月,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部开工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改圈改厕、绿化美化;

2016年10月,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接近尾声;

……

回首“十二五”,我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硕果累累;迈入“十三五”,甘南大地还将演绎更多精彩。

“气派不气派,关键看生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村子变漂亮了,面貌改善了,大家都开始办起了农家乐、牧家乐,生态品牌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坚木克街道办主任阿黑说。

合作市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把助农增收贯穿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牧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州委书记俞成辉说:“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要面向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大力传播生态理念和生态信仰,切实加强绿色关爱和人文关怀,着力改善传统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真正把广大农牧村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欣欣向荣小康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态家园”。

“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县、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今后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能常来村里走走。”卓尼县木耳镇村民杨加参满怀感激地说。杨加参通过参加培训,熟悉了开农家乐发家致富的门路,通过大力发展农家乐,目前年收入已达4—5万元。“我的日子好过了,更希望能带动全村人,大家都富起来,才是我们对党和政府最好的报答。”杨加参说。

卓尼县多措并举,以“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抓手,以改善农牧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基本社会保障条件为重点,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貌、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

卓尼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按照住房安全舒适化、道路便捷畅通化、街道场地明亮化、村庄绿色生态化、村内村外干净化、公共环境优美化、用水洁净安全化、用能清洁低碳化、通讯网络入户化的“九化”要求,做到结构安全,风貌统一,造型美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投入使用,满足群众上学、就医、社保和文化活动需求;村内主干道100%实现硬化,巷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统一布置太阳能路灯、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实现电话、手机信号、广播电视、无线信号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农牧户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引导农牧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营造秩序良好、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风乡风;充分挖掘反映乡村个性、特色的乡土文化,把潜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资产、资本;对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群众进行劳动力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今年卓尼县率先在公路沿线贫困村、景区景点、特色产业村建设47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涉及15个乡镇4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2990户14397人。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过程,就是培育富民产业的过程。州委书记俞成辉认为,产业如果跟不上,小康村的“造血”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广大农牧民群众就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住洋房吃粗粮”的尴尬境地。

根据规划,我州将整合各类资金对每个专业合作社投资50万元,每个农家乐投资10万元,特色种植每亩补助300元,旅游专业村每村投资300万元。“十三五”期间在1500个自然村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农户+基地+合作组织”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生态经济。

“以前,生活环境不如现在,现在,村里道路硬化了,房子也维修了,而且养了牛、猪、鸡,还种植了药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舟曲县巴藏乡后北山尕布组村村民纷纷表示。

舟曲县巴藏乡后北山尕布组村在产业发展方面,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主要养殖牛、猪、鸡、獭兔等4000多头(只)。育苗100多亩,实施退耕还林352亩。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共发放土鸡29800多只,种植中药材100亩。劳务技能培训120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人次。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发展致富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舟曲县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将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纳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盘子,资金捆绑集中投入、项目统筹整合建设。同时,加大宣传动员,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动群众筹资投劳,积极改厨改厕改圈、美化亮化绿化庭院等,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

在榜样的引领下,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夏河、碌曲、玛曲、迭部根据生态文明小康村“965556”建设标准,重点建设“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16个方面,举全县之力推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做足做好了“生态”和“小康”两篇文章……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在甘南大地破土而出,彰显着各自多姿多彩的美丽,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把繁育、种植、加工、旅游、生态建设等产业有机结合,培育不同门类、互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说,我州将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扶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3000个,在牧区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奶牛养殖、牛羊育肥等产业,在农区重点发展藏药材、高原夏菜、林下经济等产业,在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到2020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绿色发展为主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建立,长治久安的根本基础全面夯实,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州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上一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至冶力关二级公路完成项目建设
下一条:建小康村 走富裕路——卓尼木耳镇木耳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