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记者走进临潭县石门乡占旗河村,一股新风拂面而来,空气清新而凉爽,环境宁静而优美。远远望去,村中道路宽阔整洁,一棵棵大树、一盏盏路灯站立村道两旁。一砖一瓦率性而巧妙的搭配,一草一木灵性而曼丽的点缀,无不透露出自然造化与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美感。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欢呼雀跃,老人们怡然自乐,让人感受到这里安宁、文明、幸福、和谐的气息……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打破了这里的沉闷和尴尬,唤醒了压抑在村民心中的夙愿。
占旗河村是我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美丽乡村中的代表。
一:气派不气派,关键看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州的发展之路,遵循的就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是甘南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在甘南这座4.5万平方公里的生态脊梁上,664个行政村和2932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56万多农牧民群众和衷共济,共同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与绿色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州委书记俞成辉说。
2015年以来,我州选择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有一定发展基础的103个自然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投资6.13亿元,集中建设了一批道路、排水、住房、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协会、农牧林家乐等富民项目,着力培育了一批汉藏药材、经济林果、牛羊育肥等特色产业。
在总结生态文明示范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投入33.3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15个大项目4500个子项目,建设了300个涵盖2.07万户9.66万人的生态文明小康村,计划“十三五”期间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500个,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早日实现小康梦。
和煦春风里,一幅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走进临潭县羊永乡李岗村,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房依山而建,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路上人来人往,春节的气氛相当浓厚……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带动,李岗村走上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李岗村致富带头人王举焕说:“近年来,我们村的生态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村里多数人买了小车,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临潭县2016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覆盖16个乡镇50个行政村,涉及群众6664户,2905人,累计完成投资8.76亿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发展,促使旅游、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全县老百姓脱贫致富。
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既是塑造甘南形象、展示甘南气派的重要载体,更是全州上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成功挺进小康社会的重大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村通上了宽带网,处处可以连接无线WIFI,随时可以上网,在网上销售农畜产品,了解外界信息,真是太方便了。”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牧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碌曲县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的平台和总抓手,立足“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要求,紧扣当地自然特色、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和文化特色等实际,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投入资金1.4亿元,着力打造涵盖7乡镇12个村民小组的生态文明小康村。
道路通了,腰包鼓了;电、电话、自来水等现代化生活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从千百年来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到现在过上安居乐业、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里人生活,不断实现着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幸福生活梦。
目前,碌曲全县共完成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和农牧村”三改“标准化建设928户,还为这些牧户购置配备了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节能路灯498盏,村村有了便民超市、停车场、文化墙、篮球场,实现光纤到户宽带端口已接入村10个、737户,全县牧民享受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带来的新生活。
漫步于夏河生态文明小康村,一盏盏藏式路灯,一排排整洁美观的住房,宽敞的水泥地面,尽显乡村的淳朴自然;走进牧民家,太阳能暖廊,浴室、热水器、电磁炉、样样齐全,装修典雅大方,居住环境非常舒适。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使我们的居住环境、产业发展、群众收入等各方面都有了改善,日子越来越好。”夏河县达麦乡当应道村村长说。
当应道村自然风景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富,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硬化路直通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藏式房屋雕梁画栋,佛龛白塔、经幡、玛尼堆随处可见。该村53户、244人(贫困户21户98人)改变生产方式,形成以藏家乐为中心的旅游产业链。当浪沟景区建成集美食、休闲、娱乐、住宿于一体的藏牧家乐47个。截至目前,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产业发挥了既“富民”又“强村”的积极作用。
夏河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立足县情,结合村情村貌,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管理、管护各项措施,彰显了特色亮点。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农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书写了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长卷。
三:脱贫不脱贫,关键看牧民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达拉乡坚持因地制宜,把生态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以规模化蕨麻猪养殖为主,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打造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强、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迭部县达拉乡乡长杨塞闹告诉记者。
在2016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中,迭部县建设总投资27232万元,已完成投资20786.6万元。目前,已完成28个小康村绿化工程,新建文化广场,道路硬化,河堤(排洪渠)建设工作,铺设排污管道9532米,建设垃圾收集点28处,卫生公厕20座,消防水池18座,村级防火值班室23间,太阳能热炕50户,村庄标识牌和宣传栏、宣传墙35个(面),特色养殖暖棚641座,安装健身器材4套40个,新建村级活动室2处,改造农家乐3户。
“我19岁嫁到达洒村,以前到处是土堆,地上尽是牛羊粪便,没有路灯,住的是土坯房,现在村里环境可是大变样了,修了道路和广场,安了路灯,白天我还可以到广场上去转转玛尼筒。现在村里道路平整、环境整洁。我们家里还安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热炕,干净又方便。村里还在建幼儿园,孙子上学也近了。”71岁的勒毛才让老人笑着说。
谈起村里的变化,今年51岁的加毛草更是喜笑颜开:“村里现在一年一个样,路通了宽了,水清了,人的心气儿也跟着越来越好了。我每天晚上都来这个广场上锻炼身体,村民们都来,好热闹,来迟了还没有地方。”
2016年,合作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揽,以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和文化为出发点,整合资金、整体规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使全市牧民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众人举力,让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活距离更近。
这些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我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遍地开花,在建设的同时,全州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良好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已成为我州向外推销的一张“金名片”。
如今,一踏进甘南界内,一个个依山傍水、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昔日山道崎岖、村庄破旧,到今日交通顺畅、乡村美丽,我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如一缕缕春风,吹遍山川田野,把一个个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环境美化和村民幸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好路子。我们坚信,有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携手并肩,生态小康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